第六十五章 去看看北京最美的一条线
“我真不明白,明明是设计的事情,怎么会变成了网络舆论战?”荆小阳郁闷地抱紧了文件,“我们明明已经说清楚了啊。”
沈云蔚揉了揉她的头顶,安慰她道:“没事的,我们慢慢来。”
荆小阳掏出手机看了两眼网上的评论,脸色更加难看。自己辛辛苦苦做的澄清公告下面,出现了各种奇怪的言论,说什么的都有,完全罔顾事实,信口瞎编。
内容千奇百怪,各种人以各种身份跳出来恶意揣摩他们,给出各种所谓的证据。
“这上面说他是住在我们隔壁卖卫浴的,说我们经常问他们要回扣?我们什么时候要回扣了?”荆小阳看的这些离谱言论气得跳脚。
“别看了。”沈云蔚没收了她的手机,“走吧。”
“去哪?”荆小阳愣了愣。
“去看看北京最美的一条线。”沈云蔚将荆小阳的手机揣进自己兜里,指尖轻轻划过她微凉的掌心:“带你去看看,什么才是真正的北京设计。”
暮色四合,沈云蔚牵着荆小阳的手,站在永定门城楼下。
“原来你说的是中轴线啊。”荆小阳仰头看向永定门,“这里的确是最美的一条建筑线,这条线我走过好多次,去年这里申遗成功,我还激动了好一阵子。”
北京中轴线指的是位于北京老城中心,从北端的钟鼓楼,经万宁桥、景山、故宫、太庙、社稷坛、天安门广场、正阳门、天桥地区、天坛、先农坛,到南端的永定门,长达7。8公里,贯穿北京老城南北,并始终决定整个北京老城城市格局的庞大建筑群体。
“知道为什么中轴线能申遗成功吗?”沈云蔚指尖轻点斑驳的城墙砖缝。
荆小阳迟疑地看着他,“因为历史文化?我知道从元朝的时候就开始修建,延续修了几百年。”
沈云蔚笑了起来,“是也不是,纯粹以历史而言,中国有太多历史年代悠久的建筑了,而中轴线这条7。8公里的龙脊,藏着中国建筑最极致的密码,这里面有古代皇家宫苑建筑、古代皇家祭祀建筑、古代城市管理设施、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、居中道路遗存组成,建于13世纪,成型于16世纪,此后不断完善,历经逾7个世纪,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两千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。”
晚风掠过城楼檐角的铜铃,发出清越的声响,仿佛回应着一年前申遗成功时的钟鸣
荆小阳仰头望着重檐歇山顶的轮廓,夕阳给九横九纵的门钉镀上金边。时间穿过这些宏伟精妙的建筑,至今依然
沈云蔚蹲下到城墙根下,拾起一块脱落的灰浆:“看,这是典型的桃花浆,用糯米汁、桐油和石灰调成,古人用这种材料让砖石咬合七百年。”他摩挲着那道裂缝,“就像榫卯,看似分离,实则筋骨相连。”
荆小阳蹲在他的身旁仔细观察灰浆,她之前只注意到恢弘的建筑外阔,重檐飞角的优美线条,没有留意过这些不起眼的灰浆,“这些灰浆将所有的砖瓦粘连在一起,没有这些灰浆,这些建筑都不会存在。”
“没错。”沈云蔚点点头,拉着她起身继续沿着御道遗存向北走,地砖上九五至尊的刻度在路灯下若隐若现。
沈云蔚脚下一顿,指向正阳门箭楼:“中轴线所有建筑都遵循9:5的黄金比例。箭楼面阔九间,进深五间。”
“你觉不觉得,这些建筑就像是古人用建筑写的诗。”荆小阳歪着头说,“不对,应该是骈文或者赋。”夜色中,城楼的剪影宛如一尊青铜鼎,镇守着时空的坐标。
“你说得对,但是对于中轴线来说,我个人觉得真正的奇迹不是这些皇家建筑,而是这里。”沈云蔚带她拐进一条胡同。
昏黄路灯下,几位老人正用铜壶浇灌墙根的茉莉花,暗香浮动,老房子里悠悠地传出了京韵大鼓书的韵律。
沈云蔚眯起眼睛望着生活气息的胡同说:“申遗文件里特别提到,中轴线不仅是建筑群,更是活着的城市肌理。”
荆小阳的目光在胡同里流转,时光在那些恢弘的皇家建筑上流淌过,也从这里流淌过,留下了同样的痕迹,“城市是要由人组成,建筑更是要人才有意思。”
沈云蔚微微颔首,“没错,做为设计师每个人都想设计千古留名的地标性恢弘建筑,但其实对住在这里的人们来说,只有这些宜居的房子才是真正有意义的。”
一只白猫从屋脊跃过,跳到了大槐树上,惊飞了一只鸟。
“这里好像也改造过。”荆小阳伸手摸了摸墙壁上浮灰。
“是的,这里经过了改造,并且要求的不是修旧如旧,而是让银锭观山的视线重新贯通。”沈云蔚显然对此非常了解。
“就好像我们修复王婆婆家那样,既要保存记忆,又要创造新的生活可能?”荆小阳问道。
沈云蔚微微颔首,“是的。”
“那说明我们的理念是对的。”荆小阳满脸笑意。
“你一直都是对的,你提醒了我建筑本身的意义。”沈云蔚笑着摸了摸她的脸。
“所以你今天带我来这里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不用搭理那些人,建筑永远矗立,是他们口水无法淹没的。”荆小阳问道。
沈云蔚笑了起来,“没有那么多深意,我只是想陪着你一起放松下,本来想带你一起去旅游,结果又出了这档子事。我原本很讨厌我父亲只顾着工作,心里没有家,可我发现我也不知不觉中在重复他的行为,和你在一起这么久,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,没有做过普通情侣该做的事情,我感觉很内疚。”
“那你补偿我吧。”荆小阳笑着说。
“怎么补偿?”沈云蔚急忙问道,“你想要什么?包?衣服?化妆品?首饰?书?我都给你买。”
荆小阳笑得直不起腰,指着不远处的卖雪糕的地方对他说,“请我吃雪糕,我要那个最贵的!”
沈云蔚笑着买了两只雪糕,又递过一枚邮票,紫禁城的飞檐在荧光下显现出隐藏的榫卯结构,“这是新发行的申遗纪念票,用的是温变油墨,你看,体温能让古建活过来。”
荆小阳看着掌心里漂亮的邮票,图案随着温度上升缓缓浮现,“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建筑也能成为很多人记忆的一部分。”
沈云蔚含笑看着她,“会有那一天的。”
